從業近10年,我見證了整個行業周期的變化,眾多GP從最早的多賽道基金向垂直賽道基金轉變;投資階段從成長、成熟期向早期轉變;機構策略也從重投資向重管理、重增值轉變。面對紛至沓來的申報者,如何從中遴選出更優質的團隊,如何在緊密圍繞蘇州產業創新集群發展的基礎上探索業務創新,如何從市場上眾多機構LP中脫穎而出,形成一套蘇州天使母基金獨有的“打法”,是對我們“天使青年”眼光與能力的考驗,也是我們不斷研究的課題。
經過2年的努力,我們初步形成了一套“優中選優”的機制。首先我們認為GP的專業性是基礎,能堅持圍繞1-2個核心“硬科技”領域開展投資,而非什么都投,能真正深挖行業,才能把握未來發展趨勢,發現潛在投資機遇。其次我們認為天使投資與VC/PE投資是不同的,我們希望GP專注于天使投資,是因為天使投資不單單是財務投資,更重要的是服務、培育初創企業,只有“懂”初創企業、“懂”創業者,才能做好天使投資。另外我們更希望GP充分了解蘇州,了解蘇州的產業布局、了解蘇州的人才政策,因為只有這樣,才能更好的幫助初創企業落地蘇州,形成產業創新集群,全方位助力創新型領軍企業做強、做大、做優。
2022年,即使受到疫情肆虐、一二級市場估值倒掛、流動性偏緊等眾多外部因素影響,蘇州天使母基金仍然交出了一份不錯的成績單,截至2022年底,累計設立子基金38支、子基金募資總額近100億元;子基金累計投資企業259家、投資金額超32億元。
值此十四屆全國人大會議之際,我們“天使青年”將在蘇創投集團領導下,繼續踐行“四敢”精神。以敢為、敢闖、敢干、敢首創的擔當作為,進一步發揮天使母基金引導、撬動、探針的作用,勇當“探路者”。以知責于心、擔責于身、履責于行的工作態度,激發“敢干”的動能,以“敢首創”促工作,實現發展與突破。重點聚焦與國家實驗室、國家重點實驗室、國家研究中心、國家技術創新中心、高校、科研院所等原始創新策源地的合作,助推科技成果在蘇產業化。